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青海敬镇婚庆服务有限公司 > 新闻动态 > 道德之生命启示录——《道德经》悟读【第十七章·功成事遂】
道德之生命启示录——《道德经》悟读【第十七章·功成事遂】

发布日期:2025-01-10 14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  

道德之生命启示录——《道德经》悟读【第十七章·功成事遂】

大道无为胜甘甜,

完美最是贵无言。

日出而作日落息,

海晏河清我自然。

图片

【原文】

太上(最好的统治者),不知有之。其次,亲之誉之(近而赞之)。其次,畏之(畏惧他)。其下,侮之(轻蔑他)。

信不足焉(信用不足的君主),有不信焉(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)。犹(悠闲的样子)兮其贵言(以言为贵)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“我自然”。

【悟读】

图片

厚德千金璧,

虚怀万顷陂。

生而为人,道德至上。道德引领之生命,堪称完美完善之生命。

本章老子阐述的是中国特有之道政合一观。他把统治者分成了四层:太上、其次、其次、其下。

“太上,不知有之。”他认为最好统治者是得道。高明之统治者,总是让百姓安宁祥和,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化。他们顺应天道,不妄自为,浑然天成,功成之时,百姓安然。此处之“太上”,亦可理解为道,百姓日用而不知也,正如鱼在水中。

苏辙之《老子解》对此概述说,“太上,以道化育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不知其所以然,故亦有之而矣;以仁义治天下,其德可怀,其功可见,故民亲而誉之;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之。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”。

高明之领导,制定一个完善的制度之后,往往隐身于制度之后。靠制度来约束、管理人远比靠个人影响要好用得多;低端之领导则处处显示自己之高明与存在,反而令人生厌。

“萧规曹随”,典出《史记》。说的是曹参为国相,开启了无为而治之先河,三年时间没有自己之主意,吃喝玩乐,无所事事,然国务管理得很好,百姓赞之。

曹参运用的是黄老学说,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,积极入世。老子说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,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”。 

一个国家如此,一个单位、一个企业、一个家庭是否也应如此呢?好的教化应该是“言教身传,润物无声”。

“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,老子表面阐述的是统治者多言多语,政令繁多,失信于民。其深层之原因是统治者违反了道之规律,从而揭示“功成事遂”之关键,是自然而然。

山边水岸之小花,无人欣赏,我自绽放,贵在自然,重在素雅。“池边溪口展韶华,娇羞铺就十里霞;不慕铅华尚素雅,高洁却胜万千花”。

顺其自然,心则安宁。心若旁鹜,淡看人生苦痛;淡薄名利,喜拥身心平衡。

“有所求而有所不求,有所为而有所不为”。当我们如如不动,了了分明,不为外物所转,不为名利所惑,不为脑袋之奴,宇宙万物便会和我们同频共振,那么成功也就会自然而然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青海敬镇婚庆服务有限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